斯里兰卡茶巡礼,古老文明和现代技艺的融合与转换

斯里兰卡的火车将关于茶的体验串联起来。轰隆地穿行在雾霭绵绵的茶山间,或许会与带着晨露的采茶女擦身而过。无论是以茶入馔的创意料理或是殖民风情的下午茶点,在这里,古老文明和现代技艺的融合与转换都在分秒之间。

火车在高地缓行。这是斯里兰卡的中南部山区,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斯里兰卡红茶中的高地茶,就产自这一带了。

潜派旅行

24小时与茶相处|Ceylon Tea Trails

我在霍顿下车,前往CeylonTea Trails(teatrails.com,双人约¥4,370元起,包食宿餐饮),它是世界上首个茶主题的度假别墅酒店,也是罗莱夏朵精品酒店的成员。

它有四个度假屋,我入住的叫Norwood,是一栋1890年建起的房子,在过去,它是种植园主招待客人、欣赏美景的地方,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就在茶园之中。

潜派旅行

一进屋,管家就给我递上了一杯茶:“您看上去有点累,我想这杯茶适合你。”那是一杯摩洛哥薄荷茶,调入了菠萝汁和橙汁。这杯欢迎饮料让我清爽了许多,但饥肠辘辘的我更期待的是这里独特的茶餐(Tea InfusedCuisine)——以茶入馔,配以在周边庄园新鲜采摘的蔬菜和香料。

潜派旅行

听了我的饮食偏好后,我的晚餐在20分钟后开始了。餐厅里的壁炉驱逐着寒意,木桌上烛光微闪。第一道菜是茶熏鸡胸肉佐蔬菜沙拉,倒算中规中矩。

第二道菜就开始放肆开来,将玫瑰香草味红茶混入蘑菇浓汤,得出一种娇贵的味道,第三道是摩洛哥薄荷茶裹澳洲羊排,薄荷能让肉更鲜甜些,最后的甜点白巧克力慕斯,点上黑巧克力和苦柠檬酱平衡甜味,但最出彩的还是在慕斯里加入茉莉花格雷伯爵茶,带出了另一种芬芳。

潜派旅行

回到房间,我发现我的床上摆上了一小段刚摘的茶枝。虽然有其他餐品可选择,第二天我还是选择了茶餐,“肯定不会吃到重复的菜品”,苏桑沙完全自信。于是,第二天迎接我的是日本煎茶和柠檬草茶味的肉汤,还有浇着锡兰小种红茶酱的鸭胸肉。

清晨茶厂品茶

清晨我被管家冲泡的茶香唤醒,跟着安德鲁参观离住处十分钟车程的茶厂,听故事。
离茶厂还有五米,空气中就已有浓烈的茶香了。安德鲁顺手从旁边的茶树上摘下了一支最顶端的嫩芽,附带着两边的叶子,即是我们说的“两叶一芽”。每天清晨,采茶女就要上山手工采下这些茶,带回茶厂,经过萎凋风干、揉捻、发酵、烘干……

潜派旅行

斯里兰卡红茶的制作过程和中国制作红茶的步骤很类似,不同的是,锡兰红茶常以碎茶示人。在烘干之后,茶叶还需要层层过筛,筛出不同大小的碎叶等级。

Tips:
这其中常有误会,我们习惯性以为碎叶没有完整的茶叶品质好,其实未必。在这里,茶叶分为全叶等级(Leaf Grade)和碎叶等级(Broken Grade),其中全叶等级根据所含顶芽的多少分级,比如FOP(Flowery Orange Pekoe)是含有顶芽最多的一种,比较珍贵,OP(Orange Pekoe)中要少一些,毛尖(Souchong)则是已经长开的嫩芽制的了。

碎叶等级也很好理解,BOP(Broken Orange Pekoe)就是比OP碎一点的茶碎。最碎的茶等级是Dust(粉末),冲泡时最容易出颜色,主要用作茶包和饮料,所以的确常用质量一般的茶叶制作。分好等级后,这些茶叶就会一袋袋运往科伦坡的茶叶拍卖会,茶商们举牌喊价,到了茶叶品牌手上,混合调配,包装出售。

潜派旅行

潜派旅行

参观完茶厂,安德鲁把我们带到了品茶区。桌上有两种茶杯,一种类似马克杯,不过杯子上还放了个像是倒置了的杯盖,盖子上塞满泡开了的各式茶叶,另一种茶杯稍矮一些,和“马克杯”一一对应,盛的是相应的深深浅浅的茶汤水。

潜派旅行

安德鲁递给我一个子弹烈酒杯,“舀一勺茶到杯子里,一口气喝掉!”这阵势,也特别像把烈酒“一口闷”。品茶师认为,这样的步骤必不可少,它能够让茶水迅速过满口腔,给人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准的。其它的品法就和品功夫茶有些类似了,闻味,小口品,让茶在口腔中停留或翻滚,感知它的香味、口感。

以酒比茶,越纯粹越现代|Dilmah T-lounge

我尝试记住安德鲁教我的品茶方式以及对茶的描述,然而当我在科伦坡参加品茶沙龙的时候,却依然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捉襟见肘——这里展示的茶品类繁多,摆满了几面墙,将茶以不同维度细分,独特的阐释方式让我错觉自己在酒庄里。

这是Dilmah的体验店T-lounge(dilmaht-lounge.com下午茶套餐约¥83,品茶沙龙及下午茶约¥206)。Dilmah是斯里兰卡著名的茶品牌,也是最大的独立民营茶品牌,1988年创立,现在已经在一百多个国家有销售。

潜派旅行

“这是生长在6000英尺的茶中之香槟,味道清新,如潺潺溪流般回味绵长,口味活泼悦人。新西兰的品酒大师鲍勃·坎贝尔(Bob Campbell)形容它有着类似香草、柑橘的香气,茶体柔顺,其中稍许的辛味正像白垩土赋予香槟的那份清脆……”此刻我正在听马力克·费尔南多(MalikFernando)介绍一款高地茶。

根据生长高度,斯里兰卡茶分为高、中、低地茶,海拔越高茶体越清亮透明,香气馥郁,海拔越低口感越醇厚,不过拿来配黑森林蛋糕之类的甜品就绝了。

潜派旅行

“斯里兰卡的茶特别就特别在,这一个小岛上地形丰富,各个地区的海拔、气候不同,也就孕育了非常多样化的茶品,全年都可出产茶叶。然而很少有人像品酒那样用一套严谨的体系去深究产地、茶叶品种、制茶师、采摘时候的天气,用华丽的词藻形容它的香气、口感、味道,市场上的产品也很少细化出这种多样性来。要知道任何变量都会造成茶的味道有所不同,昨天下了一场雨,第二天采摘的茶叶味道就要和晴天的不同,这多美妙。”

潜派旅行

在T-lounge,不可错过的是它用不同茶叶调配的无酒精鸡尾酒。从2005年起,Dilmah就在举办茶饮调配大赛,可见在这方面的创新力度。

我试了一款“康提王子柠檬茶”,用康提出产的中高海拔的茶叶,配上柠檬汁和一点薄荷,“优雅,独立,就和康提王国一样”——康提王国是斯里兰卡殖民时期最后一个独立王国。这里的下午茶方式更为现代,没有用传统的三层下午茶茶点,而多是配以可丽饼、华夫饼或蛋糕。不同的甜品也有不同的搭茶建议。

潜派旅行

传统和微创新的味道|加勒

相比起来,在加勒的Amangalla酒店(aman.com,下午茶约¥70起)喝下午茶就要传统得多。这座海滨古城阳光灿烂,火车将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带到这里,便一直没离开过。我踩在油光发亮的木地板上点了一份Silver Stand,骨瓷、银器、司康、手指三明治、果塔等,都是传统英伦的样子,令人惊喜的是最底层创新加入的当地小吃:外层酥脆包裹肉末的炸物Patis。

潜派旅行

基础的斯里兰卡茶分类方法中,也有以产区分的。加勒也是六大茶区之一,这里的茶味道强烈,很受中东人的欢迎。不过大多数游客都会点一份盛名在外的产自中高海拔产地乌瓦(Uva)的红茶。茶色橙红明亮,味道具刺激性,透出薄荷、铃兰的芳香,苦涩回甘。

潜派旅行

如果你想猎奇,可以点汉杜努勾达庄园(HandunugodaEstate;virginwhitetea.com)出品的白茶。斯里兰卡主要出品的自然是红茶,但也有部分的绿茶和白茶出品。

这里出产的白茶叫“银针”,很稀少。汉杜努勾达庄园离加勒半小时车程,那天我正好探访了那里。比起茶园,那更像是一个植物园,从橡胶树、肉桂、胡椒到茶叶,它的主人马林加·赫曼·甘那拉特内(Malinga Herman Gunaratne)乐于利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斯里兰卡的味道

在斯里兰卡,很容易有时空错乱之感。一百多岁的揉捻机还能正常工作;半个多世纪前的内燃机还拉着火车翻山越岭。时间在这里有时像停止了,有时也受冲击。

潜派旅行

1950年代,当英国人开始开发非洲作为茶叶种植区,茶包的需求量增大,许多斯里兰卡茶厂开始使用CTC碎茶技术,萎凋之后直接将茶切碎,好更快生产茶包用的碎茶。当然也有厂家依然坚持传统揉捻,只是在揉捻后用另一种特殊的机器碎茶,保持原有的风味。在坚持传统风味和开发更为现代的饮茶方式之间,斯里兰卡茶的味道,一步步地走向了平衡。

原文刊于《悦游》杂志摄影/Zebra 
撰文/陈蒂凡 
编辑/Seraph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