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旅程,让我们放慢脚步,感受这座滇南古镇的烟火气
-建水竹叶轩客栈-
在距离昆明220公里的滇东南小城
【 建水 】
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它是“惠历城”,也是“临安府”
「 建水 」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
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
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
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
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在千年古镇的这段旅程
-是充满惊喜的文化穿越之旅-
一早到朝阳楼听被风吹过的阵阵铃声,文庙观儒家三礼的仪式及洞经古乐的演奏,午后在朱家花园感受滇南大院的朱家气魄,傍晚在十七孔桥看浪漫又温情的日落,晚间听一曲本地方言的建水小调······
清晨西门大板井络绎不绝的取水人,老茶馆里喝着茶谈天说地的茶客,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砍价声,豆腐摊上喝着早酒吃烤豆腐的本地大叔,城门楼下下棋打牌的街坊邻居······人们真实的生活在这里,有着真实的人间烟火与温度。
沿着古街老巷一直走,登上城门楼可远望古城的全景,有精美门头的深宅大院,有井圈上水绳勒痕映射岁月的老井,有法式风情的米轨火车站,有七八九十年代流行着的豆腐摊、糖水铺、裁缝店·····又像是走进了《建水记》里于坚老师笔下记录着的老建水场景一般。
近千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文化在这座古城里交融,来到这里,仿佛就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文化穿越之旅。
明国初年的老院子【竹叶轩】
-就这样在古城静待百年-
古城书院街巷子往里走50米,至书院街53号,便是【竹叶轩】。
由在地的古建筑改造的竹叶轩,一不经意,也许会错过它。不起眼的门头,只有进入才深知别有洞天。
竹叶轩建于民国初年,是建水十大院落之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旧时曾是孙姓的私宅,主人曾是当时临安镇的镇长,后成为建水崇正书院僚属(官员及家属居住)。
因临近水质清澈甘甜的竹叶井,得名“竹叶轩”。
百年历史的沉淀,让竹叶轩保留了古老的风味,恍惚中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韵味,体会到一种文雅素净、古风长存的感受。
占地近800平米,是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建筑,整个院落由前院、后院和耳楼组成,是典型的两进四合院走马转角楼建筑。
走进竹叶轩,眼前的恬静小庭院,瞬间让人感到欢喜。前庭后院的翠竹绿植,随着微风一起摆动。
院子空间超大,每一个活动空间都有不同的惊喜。在竹叶轩可以在后花园的区域小聚畅谈,也可以独自坐在吧台椅上喝上一杯午后的咖啡。阳光打在百年前从越南流入的琉璃花窗上,一下子就浸入了民国年间的度假感之中,松弛惬意。
在整体动线的设计上,将原先老宅子里的生活空间搭配传统老家具的方式去呈现,走廊与房间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了亲密与疏离刚刚好的社交氛围。
原本陌生的人们,走在廊道里、院子里,坐在屋檐下的长椅上、书房里,遇见彼此,轻轻地点头或是开始交谈,这一幕幕,或许能成为一部旧临安的老电影。
后院花园,也是竹叶轩很有意思的公共空间。
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一处十分聚气的咖啡馆,精选的咖啡设备,色彩典雅的家具,在地竹编工艺的灯饰,整体带入了古镇里生动自然的生活气息。
站在花园里向外看,具有岁月感的木门与瓦沿、现代的软装与旧时的花窗,古与新,建水与竹叶轩,在此处延展开来。
\客房介绍\
仅有8个房间的竹叶轩,小而精。
内院2层小楼每层楼各4间房,格局与软装布置,有着相似性又有着不同的风格。
||兰秀菊芳大床房
||清风白露双床房
地址:中国,云南,建水,古城书院街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