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游,除了美景和购物,常常离不开的就是一个“吃”。
细数大家最常去的目的地,从南到北,内脏锅、豚骨拉面、河豚、高级和牛、大阪烧广岛烧、乌冬、鳗鱼饭、炸鸡、海鲜,数都数不过来,大家爱津津乐道的也往往是福冈、大阪、名古屋、热海、函馆这些城市。殊不知日本的东北地区除了米泽牛、比内地鸡,也有很多其它值得称赞的美食。
津ねや
秋田站往川反食街走的路上能看到好几家秋田乡土餐厅,从外到内都满是秋田风情。不过很可惜,询问了好几家店都被告知是要提前预约的,貌似是因为要根据当天食客的数量来准备食材、酒,以及烤好相应的年糕米棒,毕竟烤米棒需要时间,烤少了不够吃,烤多了又会造成浪费吧。
秋田县美食名产之一便是烤米棒,是一款将捣烂的秋田大米裹在杉木棍上制成如竹轮烧一般的样子,放到炭火上慢慢烤熟直至焦香,再放到当地比内鸡的鲜汤中一起炖煮、或是涂上味噌等作料继续炭火慢烤的一种乡土料理。烤的火候以及米的捣烂程度,直接影响最终的风味。
烤米棒的由来众说纷纭。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说这种料理方式是由在东北一带进行狩猎的叉鬼所创造的,叉鬼是山语,专指日本东北那边以古老手法狩猎的冬季猎手。不过有些北秋田市的叉鬼又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如果那些叉鬼在冬天还有办法吃到米的话,就不会特地冒险跑到山上去狩猎了,也就不会发展出这种方式的吃法了。不过在明治维新到昭和初期,由于农业不兴饮食又开始多样化,叉鬼们也是极有可能用部分狩猎品从农家那里换取米饭、带着饭团上山的。
在川反食街入口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遇到家不错的店,名为“津ねや”。
店铺有上下两层,装修很朴素,有种日式家庭小作坊的既视感。我刚进去的时候一楼虽然还有些空位但都被预约掉了,只剩吧台一个位置给我,也算是小幸运吧:好歹有地方能吃到たんぽ鍋了呀,并且这家的味道还真是不错呀。
我就坐在吧台的这一角,可以看到店家进进出出忙里忙外,也能顺便聊上几句。
我说去了很多店终于遇到一家可以接待我的,真是幸运,头戴花头巾的店家老奶奶一边递给我一条热乎乎的毛巾擦手,一边乐呵呵的说他们家也只是经营到29号晚上而已,然后就要准备过新年啦。因有多次日本跨年经验,对除夕夜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找餐厅非常困难一事深有感触,想着在小城市更要棘手吧?老奶奶却让我不用太担心,说秋田这边营业的店铺还是很多的,不过她建议我晚上就去预约一下这两天的晚餐。我该听从老奶奶的建议的,不然第三天也不会找晚餐找的那么辛苦,这个后面再说。
初来乍到第一顿晚餐,必然要选秋田名物きりたんぽ鍋了。下次再来秋田,或是有朋友来秋田想让我推荐餐厅,这家津ねや我是一定会推荐的:きりたんぽ鍋绝对好吃,里面的米棒烤得相当好,又香又糯,煮上很久也不会烂,大大 超越我之后在“佐藤养助”料理店吃到的。
店主奶奶听说我是第一次来秋田,也是第一次品尝这种乡土料理,在锅子端上吧台后,亲自为我炖煮食材,并细心为我做着介绍。
きりたんぽ鍋除了烤米棒,还有个重要食材便是秋田县鼎鼎大名的比内地鸡。
日本农林水产省规定,只有拥有50%及以上本土铭柄鸡血统的鸡才能被称为“地鸡”,“地鸡”和“和牛”一样认证严格。并不是所有秋田县产的鸡都能称为比内地鸡,正宗的比内地鸡采用野外养殖,在秋田县的好山好水里肆意奔跑,鸡农也会特别注意它们的饮食均衡,会适当喂些蔬菜。只有经过繁复严密的认证制度才能被称作比内地鸡,它和名古屋地鸡、萨摩地鸡并称为日本三大美味土鸡。
盘子里等待下锅的便是烤得恰到好处的米棒、各种菌菇蔬菜和比内地鸡了。而下面这个碗里则是腌制的鳕鱼籽,店主奶奶怕我听不懂,不仅在纸上写下鳕鱼卵几个字,还解释说这是鳕鱼的孩子。您解释的这么可爱,就不怕我在吃的时候产生负罪感吗?
不过别说,这微微腌制过的鳕鱼籽还挺好吃的,不是海鱼固有的咸腥味儿,入口清爽鲜甜,口感也不会黏糊糊,粒粒分明却不疏散,配上热水掺兑的梅子酒一起回味,OISHI。
不知道老奶奶的手是不是因为经常浸泡在秋田米的淘米水里或是经常揉制米团的缘故,滑嫩得完全看不出已是七八十岁高龄,比我的胖爪子要白嫩多了。如若不是胳膊那带有褶子和老年斑的皮肤做对比,你们一定会以为帮我煮食材的是个年轻小姑娘吧?我在看她帮我煮制食材的时候,完全抛开了吃货属性,对食物不管不顾、就在那只手上挪不开眼了。
当锅内散发出越来越诱人的香气,老奶奶一声“どうぞ”让我缓过了神:きりたんぽ鍋的料理方式会让烤米棒美味加分的说法真是一点不夸张。
原本以为烤好的米棒放进了滚烫的鸡汤里会泡软泡烂、口感会变差,可实际吃起来却完全相反:经过高汤炖煮过的米棒,不仅吸收了比内地鸡汤的精华而增添了鲜味,整个口感也扎实很多,不再是单纯的烤年糕才有的韧劲,而是烤得焦香金黄的一面依然Q韧、往内白色的米棒则松软又不会松散呈渣状,在Q弹而鲜香软糯中达到了绝妙平衡。搭配其中的本地蔬菜如牛蒡、豆苗、大蒜也无比鲜甜,鸡肝煮得鲜鲜糯糯,又给整个锅物料理加了好几分。一口蔬菜一口鸡肉,再来一口蘸满汤汁的烤米棒,就着热乎乎的梅子酒,好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瞧这煮了不少于半小时的米棒,依旧保持着完好的体形与口感,这绝对是很考验烤米棒的人的功力、不是随便烤烤就能成功的。之后一天去吃“佐藤养助”的きりたんぽ鍋时,那米棒就一煮便烂了,和津ねや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田泽湖站边的稻庭乌冬面
车站边有好几家吃稻庭乌冬的店,选了一家最有家庭作坊风格的。车站外圈看起来挺凄凉的,这家店里面却早已坐满了日本人,看来我的选择没错?
面么,自然是要配有当季山菜的热汤面了:
上午在秋田犬见学会所那附近看别人做稻庭乌冬时还没觉得有多细,真的端到面前才发现:这面条真是很细软啊,和印象中粗圆的日式乌冬完全不一样,若是在都没吃过的状态下,一碗高松乌冬面一碗稻庭乌冬面一起放在我面前,我完全无法想象这两种面条都能被称作“乌冬面”。
吹吹凉尝上一口,很怀旧,久违的小时候妈妈做的面的味道:没有过多的佐料,只是酱油猪油芝麻油加点葱花和水就能调配出来的朴素汤头。虽然还不至于说出“小时候没东西吃啊吃点什么什么都觉得特别香”的话来,毕竟我也是个没经历过什么自然灾害、嘚瑟的八零后嘛,但我们小时候食物的味道就是更纯粹。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堆五花八门的食材层出不穷,我妈为了表示她关注我的营养、做饭要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思想,煮碗最普通的面,也总是会加上花胶、海参、鸡腿、鲍鱼、秋葵、火腿、鳝鱼、牛蛙、小黄鱼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浇头,曾经那碗面却做不出来了。
这碗毫无疑问称得上是我目前在日本吃过的最美味的面了(我选的),比同叫“乌冬面”的高松地区著名的赞岐乌冬要喜爱上千百倍。
秋田站西武百货下的美食
秋田站西武百货地下一层的这家蛋糕房在当地比较有名,买了个季节限定的秋田苹果鲜奶蛋糕,去隔壁佐藤养助家用晚餐。
底层的蛋糕胚是酥酥的曲奇口感,麦香味非常浓郁,甜度把握得刚刚好。中间层的鲜奶也打得极绵滑,奶香味很浓,因为没有过多添加叫甘什么脂还是其它什么名字的添加剂,蛋糕随便摇晃一下就会坍塌成早上打开时的这副模样。最妙的是上面那层苹果片了,我其实是个不爱吃苹果的人,单纯是因为季节限定才选了这一款,没想苹果竟然有点QQ的口感,仔细嚼一嚼又有点脆,不酸不涩,满是苹果的清甜香气,和下面其它食材搭配在一起,朴实又稳重,给人满满幸福的感觉。
来佐藤养助点了たんぽ鍋+稻庭乌冬的套餐。
虽然也给了类似冷荞麦面用的葱花芥末酱汁,但相比较下,大雪天里面条还是放锅里煮煮更温暖。
尽管在这家店将两种秋田特色美食都吃到了,却不如先前单独去吃的任何一家味美,鸡是好鸡,可米棒烤的不够香,煮一小会就烂了,稻庭乌冬放到锅里也是一种既不淳朴也不华丽的尴尬状态,远不如寿喜锅中的魔芋丝来得精妙。
むげん茶房甘味处
沿着秋田站北出口一直向前走,有家装修似中国风的名为“無限堂”的日料店,隔壁“むげん茶房甘味处”则是無限堂家隔出来吃甜品的,也能享用午餐,走进去之后两家店其实连通在一起可以随意走动。只是無限堂的菜单要比甘味处华丽很多,一些套餐还需要提前预约。
选了稻庭乌冬汤面套餐,另外又点了份当季甜品,店员问是否需要在用完主食之后再上甜品,而我是个喜欢同时吃好多样食物的人,自然告知一起上桌啦。
套餐里送的小食超好吃,无论是本地蔬菜还是握寿司或是干干的类似腌渍后风干的冬笋之类的食物,都是既能感受到厨师的精心调味,又能品尝到食材原有的味道,极可口。
白色瓷杯中装的这道料理我格外喜欢,是一种类似海蜇皮一样的海生物做的,加以味淋、芥末等作料调味,又鲜又脆还不失清爽,OISHI~
套餐中亦有配一小份爱玉红豆甜品,爱玉的清新和红豆、黑糖汁的甜蜜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搅拌一下放入嘴中,滑滑嫩嫩又舒爽,给身处暖气房里的我增加了几分沁凉,末了再咬上一口抹茶团子,口感就更加丰富绵柔了。
单选的这份季节限定甜品也同样妙:一改传统日式甜品甜到伤心的味道,这款热乎乎的甜汤主打一个“香”字,紫色的是紫薯泥熬制的羹,未加任何调料,激活的是紫薯本身的香甜气息;陪伴其中的绿色年糕团子初以为是抹茶味的,实际上透着一股蔬菜的清甜,一面被小火慢烤得倍儿香,一面又软软糯糯;黄白色则是苹果薄片,脱水后的苹果片口感极脆,咬上一口便是满嘴的酸甜气息,赋予了这碗甜汤极好的味觉调剂,可谓锦上添花了,毕竟只是单纯的香糯甜,未免还是有些滋味寡淡的。
川反食街的居酒屋们
秋田的居酒屋算得上是日本最有地域风情的居酒屋了,整条川反食街分布众多。
虽然只是傍晚五点多钟,但日本的冬季天黑得格外早。
夜幕降临的川反食街此刻已无比热闹,除去东京大阪福冈等地的居酒屋聚集区,我还是第一次在日本看到这番大规模的景象:店铺内外灯火通明,沿街的家家店铺都装修的极有东北特色,很多店还是满带男鹿风情的。店内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酒香和各种锅物的香味交融在一起,气氛好得不得了。
以我多次日本跨年的经验,新年前后是很容易遇到餐厅休息的情况的,尤其那些家庭餐厅。而秋田真是个例外,马上就要过年了,这川反食街的店铺还是一个比一个红火,家家户户热闹非凡。然而,这边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每家店都要预约,我前后去了不少于十家感兴趣的店吧,推门进去里面都坐满了人,哪怕有空位也都是被预约了,我想站门口等位都被礼貌拒绝,说是只准备了预约的人的食材。。。
惊讶,无力,郁闷,绝望。。。。。我应该听从前两日津ねや家老奶奶的提醒,当天不管包里的东西有多重、身体有多疲劳,都是要过来预约个餐厅的。。神啊,我枯竭的胃。
不过不认命的我还是拖着饥饿的身躯继续去了两家。
纳尼?就连非秋田特色餐厅的“名古屋名物赤から”锅店都约满不待客了?
这挂满了大酒桶灯笼、里面放了个帅气的生剥鬼头的居酒屋也约满不待客了?
就连路边这种看似小而朴素的秋田乡土料理店也不待客了?
明知不可能还是进去问了一问的这家里面装修成一个个横手雪屋的居酒屋也是不再接受非预约的客人了。。。。
连屋台村里豆腐块般大小的小酒馆也都放上了约满的牌子。。。
食神啊,为何要给我这样的连环暴击?秋田也太特别了吧,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人的一个城市,到了晚上怎么吃货全都出动了呀,占据食街大小酒馆各个角落,一个不给我留下。
不过秋田米好酒好,秋田人也极爱喝酒,去了居酒屋自然是不醉不归的,酒馆老板们拒绝了我的等位要求也是为了我着想吧,谁也不想寒冷的夜里自家店门口等出个饿晕了的冰雕啊。
此时只有路边的拉面店还能接客了,但是最需要好好吃一顿的晚上我可不愿意去嗦拉面!!!
最终,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酒店楼下碰运气:那边有个“大渔丸”居酒屋,距离川反食街有个大大的马路的距离,可能会没那么紧张。
果不其然,门口的接待人员在问过我是否介意里面食客喝酒喧哗之后,便引我坐到了店内的空位上。
此刻还有四五张空桌,但等我的菜都上来的时候,也是座无虚席了。
看图片菜量貌似都挺适中,于是嗖嗖嗖~~~一口气点了好几个菜,微胖的服务员全程淡定记录,看来我点的并没有过分(实际上可能是当地太多大胃王)。酒水随便指了个放在苏打酒菜单区域红色图案的酒水问是桃子酒吗,服务员回复说“古累普”,这是个什么鬼?我露出诧异脸,她又强调了几遍“古累普”,根据前一日角馆石黑家的经验,我恍然大悟问了句“ぶどうですか ”,她立马开心的说“Yes Yes Yes”。
哇,原来是葡萄啊,看红色还以为桃子酒呢。不过我也是第一次尝试葡萄味的起泡酒,对于爱喝甜酒的我来说,还真是挺美味,当然了,后劲也有点足,秋田美酒果然了不起。
和酒一起端上来的金枪鱼盖饭就厉害了呀,硕大一个碗里盛了大半碗饭,上面齐刷刷给我堆了十来片又厚又新鲜的金枪鱼,另有嫩姜片、海苔、紫苏叶、芥末作伴。戳点芥末放在一片金枪鱼上并撒上酱油,筷子夹起鱼片的同时包住一大团秋田米饭一齐送入口中:鱼片鲜嫩、厚实又润滑的口感完美中和了芥末酱油给味蕾的冲击,米饭看似松散却因其香糯绵软的质地而紧密团结在了一起——这碗胜似握寿司的海鲜盖饭非常给力嘛,我饿崩溃的胃又活过来啦,继续扒拉好几口来。
厚蛋烧的量也很大,别的店里最多给我三分之一并且是规规整整切好的,这家倒好,一整块端上来,一看比四个苹果 PLUS手机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造型挺不好看的,松软没型,颜色也不是厚蛋烧那种最常见的嫩黄色,而是掺杂着金黄,有点像家狗心血来潮秀厨艺做的煎豆腐。然而食物不可貌相,这玩意儿味道倒是挺赞:加了砂糖的蛋香甜香甜,虽是煎的但并不油腻,湿润度也足够,松软中透着黏密,入口即化。我是偏爱甜口的人,如果你喜欢吃咸的,也可以加些旁边的萝卜泥再撒点日式酱油一起吃。
我在向朋友晒自己晚餐的时候,她发来个嫌弃的表情说我只吃这盘饺子就很罪孽了(笑哭)这家餐厅别的菜确实量都挺大的,但饺子真的很正常啊,就是五个很规矩很规矩的小饺子而已,喝口酒,我一口气就吃光光了。
最后我最最期待的烤鱼上来了:模样很像我心心念的热海那家围炉茶屋的烤金目鲷,身材嘛,和我在热海吃的不相上下,成年男子两个巴掌大小吧,蛮巨的。口说无凭,下图用我的拳头和一旁的柠檬片做对比。至于味道,首先夸一下鱼是一点都不腥,口感也不柴,鱼肉新鲜很容易就从骨头上分离出来,但除了这些优点也说不出更多其它的优点了,滋味偏淡不够入味,撒了柠檬汁也依然淡,同围炉茶屋的烤金目鲷相比,是远远不及的。
吃到最后发现一定理,我在肚子不饿的时候胃动力还挺强,但一旦饿到崩溃之后再突然进餐,战斗力反而不给力了,这顿饭拼尽全力还是完成度不高:厚蛋烧剩了一小块,米饭留下一大口,鱼剔的也不干净,就连喜欢的果酒,也剩下了近半杯。
男鹿半岛的无敌虾蟹盖饭
男鹿半岛以哥斯拉岩、生剥鬼、水族馆和温泉闻名,每年12月31日和二月初,还有著名的生剥鬼下山和柴灯祭。但因为略为偏僻,这里并不是个国人所熟知的旅游地。
男鹿站不大,但是很整洁,出站后直走可以看到一个超市,超市旁是一家装修简洁大方的餐厅,被餐厅玻璃门上贴着的“甜虾和红ズワイ蟹の2色盖饭”的海报吸引:甜虾我是喜欢的,红ズワイ蟹还没尝过,大概是男鹿半岛这边产的蟹吧,超爱虾蟹的我必然要进来尝一尝啦。
这家店不是坐下点餐的,而是收银台直接点餐付款后找张桌子坐等,吃完就可以直接离开,类似那些自助贩卖机买好餐券再用餐的餐厅。点好盖饭,找了个空桌坐下,一边看着窗边桌前两欧美老夫妻用勺子吃拉面,一边等着我的饭。
双色盖饭套餐端上来了:雪白的米饭上很有秩序的堆满了去壳的甜虾和蟹腿肉,新鲜的虾蟹呈现极光润亮泽的橘粉色,又不经意的撒了一把饱含汁水的蟹籽,这也太漂亮了吧?
先来一口虾,未加任何作料就好甜,满口都是虾肉的甘鲜味,嫩滑的质感、脂肪的厚度都恰到好处。再尝尝本餐的另一主角,在蟹腿上放上几颗蟹籽一起塞进嘴巴里,Q弹的蟹籽刚一触碰齿间便在口中迅速爆浆,沁出令人愉悦的大海的味道,蟹肉口感扎实,被蟹籽酱汁包裹之后,鲜咸润弹中又透着淡淡的甜味,好吃的一塌糊涂。
小碟子里放着的干干薄薄的萝卜干是秋田当地特色酱菜,据说搭配秋田美酒小酌是最棒的,但我不喝白酒,便喝口热乎乎的汤,虾蟹的鲜味融化在味增中,顺着喉咙一口气涌入身体,再吃一口爽脆的凉拌胡萝卜加酥脆的萝卜干,各种美味复合叠加,赛高。
最后,在双色盖饭上加入芥末和酱油,虾肉、蟹肉、米饭和着芥末酱油一起吃下去,每一口米饭在口中自然散开,快要溢出来的程度刚刚好,虾肉的甘甜、蟹肉的咸鲜配合温热香糯的秋田米饭简直就是男鹿半岛无敌铁三角了嘛,这种绝佳的搭配比握寿司更能带来味蕾的愉悦感。
利久牛舌
仙台牛舌出名,在仙台的日子里我几乎顿顿都是牛舌,这次又来到这里,必然要温习一下旧味。
虽然利久这个牌子在当地和游客圈中都很有名,但我其实并不喜欢他们家的口味。不过因为车站牛舌通就有一家,吃过车站其它几家也都和利久半斤八两,在已经饿到迫不及待的时候,我还是就近选择再来利久吃一顿了。
坐在吧台一角看着橱窗另一边的厨师们热火朝天中烤着牛舌。
海葡萄做成的小点心还是挺爽脆的,相比冲绳等地吃到的海葡萄,少了些大海的味道。煮熟的虾子很鲜甜,口感也弹,但和平日里我自己煮的基围虾也并无两样。黑色的腌制过的海带一样的东西倒是值得称赞,滋味浓度把握得恰到好处,酸酸甜甜十分开胃,即使没有茶水作伴,也能一口气再吃上好几个。
主食很快就端了上来,不愧是好几个厨师一起开工的流水作业的店铺。
麦饭很香,配送的酱菜也清爽可口。但是主人公烤牛舌依然如我记忆中一样差强人意,若是第一次吃仙台牛舌就选利久,我可能也是觉得好吃的,但在品尝过更美味的牛舌之后,就能对利久家挑出很多刺了:牛舌虽然入味也有焦香,但是隐藏其中的一股腥味还是没有除尽。入口后有点弹、也有点脆,口感能达到80分却又总觉得少了点火候,并且咀嚼多次之后依然有点嚼不烂的感觉。
牛舌汤也是如此,即使是热乎乎的喝下去也还是有点腥,里面用的是牛骨,吐下来的骨头都不知道如何安放。总的来说,利久依然只有八十多分吧,比日本其它城市吃到的普通牛舌确实好吃,但在仙台,排不上前三。
论仙台牛舌还数“東山”
晚餐的必然选择是东山炭烤牛舌。这家店,也是我和别人聊起仙台时必然提起的店,给我太多好印象了,本馆和别馆相距不过十来米,都在我曾住过的广濑通那边的多米酒店旁,走到仙台站10分钟,去定禅寺通也十分快捷。
在东山曾尝过不少套餐,这次过来也依然挑花了眼,此时多想家狗和我同行,这样就能多点几样一起品尝了。
东山炭烤牛舌别馆比不上利久,这里只有一个厨师,但是却座无虚席,所以点餐之后需要慢慢等候才能上桌,焦急的心也让食物更添了几分美味。
选择了个宫城县炸豆腐。虽然是油炸的,但是和天妇罗一样,一点都不会感到油腻,油脂很好的被隔离在了豆腐最外层,煎到焦香酥脆的外壳里包裹着松软多汁的豆腐内陷,吹吹凉一口咬下去,鲜香的豆腐汁瞬间在口中绽放开,外焦里嫩又有嚼劲,葱花的辛辣也恰到好处的融入其中,普普通通的炸豆腐竟吃出了可乐饼的美妙。
然后便是三种味道的牛舌套餐。
第一味类似于我们的红烧肉的做法,长时间炖煮后块块饱满的牛肉牛筋变得又酥又软,多味调味料的添加使得整块肉的风味极浓郁,咸香中透着点点的甜,就一口麦饭,肉与碳水化合物在口中搭配的天衣无缝,给味蕾最舒适的冲击。
第二味的咖喱煮在吃第一口时感觉比煮牛肉略逊一筹,继续吃下去,咖喱汁中貌似添加了几种别样的调料,看起来有些稀薄但滋味意外的很醇厚,炖到酥烂的牛肉从内到外都被复合咖喱汁浸润,入口即化,口感与味道的差别完美突出、恰到好处。松软的胡萝卜、西蓝花以及咖喱汤上那一勺奶白色调料当属隐藏招数,辛辣与奶香看似突兀,与蔬菜牛肉一起进食,混杂不同味道与口感的食材层次感竟完美加深,舒爽酣畅无限循环,竟然越吃越想吃呀喂?
东山的牛舌汤也比利久要高明上好几个档次,白色的大葱看似辛辣实际上无比清甜,用嫩牛肉炖煮的清汤鲜到掉眉毛,里面的牛肉入口即化。汤、牛肉、大葱一起吃下去,冬季里不起眼的一碗暖汤就这么华丽丽的征服了味蕾。
最期待的便是第三味的招牌炭烤牛舌了,牛舌肉质极其扎实,反复咀嚼中这腌制入魂的滋味都不会散去,虽然是烤制的,但牛舌由内到外都给人一种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美妙口感,脆爽?弹牙?嗯,太难形容,总之越嚼越香, 利久炭烤牛舌所带有的咬不烂、略腥气的情况在东山完全遇不到。配的两款咸菜也特别好吃,左边的清爽甘甜中带点点酸菜香,右边则主打香辣,但又不会辣到受不了,是下饭的好小菜。
将牛舌包裹住酱菜和麦饭,再在山药泥中搅动一圈,各般滋味就这么在口中爆炸开来:炭火烤出的香味,恰到好处的盐味,中和到山药泥和麦饭的温润中,すばらしい~
三津屋
山形站一直是个热闹的车站,不少游玩山形和去藏王温泉、藏王树冰甚至银山温泉的游客都会在这里中转。山形站站台一层有酒店和土特产商店,站外居酒屋林立,车站东口连接着的则是一座商场,也有不少美食。
商场一楼蔬果肉类柜台紧连着的,有家名为“三津屋”的荞麦面馆。
店里装修得比较古色古香。因为喜欢菌菇蔬菜,我便点了份山菜荞麦。
荞麦面很有韧劲,麦香味浓,搭配其中的鸡肉、菌菇、山菜很丰富,一筷子夹下去,完全分不清到底面是主角,还是配菜是主角。
喝一口汤,就是很朴素的酱油鸡汤的味道,既不抢面和配菜的地位,又起到了极好的辅助作用。山菜和笋满是大自然的清香气,菌菇滑滑嫩嫩,入口后很快就进入食管,本地鸡肉也很弹牙,一碗面吃下肚,好清爽好温暖啊。
银山庄
前往银山温泉街最近的JR站便是尾花泽市的大石田站,这里开车去温泉街大约半小时。在这里,既有出发银山温泉的普通巴士,也有温泉街各家旅馆前来接人的私家巴士。乘坐酒店巴士时最好提前预约,方便司机在出站口核对名单,万一你下车突然拉肚子什么的司机也能稍微等一等。
如果你并没有订到银山温泉的酒店,也可以乘坐尾花泽市营巴士,中途需要停靠好几个站,所以运行时间会稍稍长一些,大概要40分钟才能抵达,目前单程710日元。
整条银山温泉街不长,街上的温泉旅馆数量有限,好几家旅馆仅有不到十间客房,所以预订这里的旅馆并不是想订就能订到的。冬季等热门季节建议提前3个月抢订,否则很难有空房。
开过长长一段两边堆了足有半人高的积雪的道路,巴士停靠在了银山温泉街的入口。我住的银山庄就在入口处,下车便能看到。如果住在温泉街其他酒店,下车之后则需要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拖着行李走一小段路才能到酒店,温泉街的道路太窄了,巴士无法出入。
晚餐可预约6点和7点两个时间段,考虑到自己想在餐前去看看银山温泉街点灯,便选择了7点。
银山庄用餐的区域是独立开来的,住在一间房间的住客或是一起同来游玩的几名住客可独享一间餐厅,每间餐厅外都会挂上用餐人的名牌,确保你不会走错。于是独霸一间房的我就这样进入了这个小房间。也蛮好的,如若是在敞开式的餐厅里旁边全是觥筹交错的人,我估计就会觉得有点落寞了。
这个便是当日的菜单了。传统日式料理偏爱小而精致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所以即使菜单上华丽丽写上一堆,也不用担心吃撑的。入座后,会有一位身着和服的服务员为你端上餐点,进来时她会在门前知会一声,放好碗盘后再小心翼翼拉开移门退出去。
餐前酒为女将こだわりのシソ酒,樱桃色的液体被盛放在底部凹成心形的白色高脚瓷杯中,酒味香醇浓厚,透着一股浓浓的紫苏香气,回味悠长、特别的开胃。
这一道为柠檬鳕场蟹,料理人已经提前帮我将蟹壳剪开,仅需轻轻一剥就能将蟹肉剥离。当挤上柠檬汁的蟹腿肉送进嘴中,鳕场蟹肉质紧实弹牙,属于大海的咸鲜味与柠檬的清香争相登场,彼此糅合在一起产生强有力的共鸣,再给我上一排,我也可以不停吃下去。
本鲔、鲥鱼、海胆、赤贝和牡丹虾的刺身也非常棒:新鲜的海胆入口即化,一块入喉满嘴都是海胆特有的香甜味儿。鲔鱼鲥鱼比普通的鱼刺身更带豆腐般绵滑的口感,放进嘴巴里非常温润,即使不加芥末酱油也很可口。牡丹虾也是毫无疑问的美味,新鲜的虾子不同于煮熟后的鲜弹口感,生吃就很清甜,咬上去像是果冻一般,稍稍加点酱油就更妙,虾肉自然散发的甘甜在佐料的激发下愈发醇厚。
这个锅物中放了蔬菜、虾、干贝等食材,加以米酒和味增提味。虽然米酒、味增都是看似激烈的作料,但是在这里面却一点不抢食物本身的光芒,海鲜的鲜、蔬菜的甜都完好得以保留,就如日本四条流的第四代传人四条隆彦在《日本料理做法》那本书中提到的一样:日本料理有一条原则,即其美味不能掩盖食材原有的滋味。
金色的这盘祝皿特别推荐。河豚汤汁做成的凝胶既有寒天的质感又平添几分Q弹,在吃河豚料理时都没吃出的鲜味却在这一小块凝胶中品尝了出来,撒在上面的葱花也在提升美观的同时加入了些许辛香,让口感更为丰富。牛肉牛蒡卷也很棒,牛肉用的是鲜嫩多汁的山形牛,包在其中的牛蒡清爽可口,外软内脆一口咬下去,嗷呜,感谢发明这道料理的人。宛若樱花的那个小碗里装着的黄色的东东我原以为是豆腐,但是吃到嘴巴里嫩豆腐绵滑的质感是没错了,却是多种海鲜混合出的味道,这时候要是再给我杯梅子酒就更好了,一定会更提味。
绿色叶片上的这一道也好吃,我原以为里面的小鱼会比较腥,因为之前吃过的类似的鱼都是没有去除掉腥味的,然而这个没有,貌似有风干或是小火微微烤过,肉质紧实又带点酥酥的感觉,包在外面的藕片清脆甘爽,昆布一样的东西又有些酸甜口,三种食材捆绑在一起请不要拆开,一定要一同放进嘴里,这特么就是无敌铁三角啊。
烤肉端上来时,服务员特别介绍了一下这个是尾花泽牛而不是单纯的山形牛。我已经被日本各种和牛弄得晕头转向了,尾花泽难道不是隶属山形县吗?不过米泽也属于山形但米泽牛也会被单独提出来,她这意思大概是尾花泽牛比山形牛更美味些吧。单看这牛肉的花纹就能知道它的肉质非常好,只稍微洒了些调料放小火轻烤,待一面滋滋作响之后就可以蘸点盐或是直接塞进嘴巴里了,恰到好处的脂肪、饱满的肉汁一下子就在嘴巴里扩散开,即使是我这种酷爱鱼鲜对猪牛肉喜爱度一般的人,也觉得蛮好吃的。
再用日本人常用的最容易长胖的进食方式吃一个:烤得焦香扑鼻的牛肉轻轻蘸点盐,包裹住一团山形名物つや姬米一起塞嘴巴里,米饭的香糯和肉的嫩滑相辅相成,肉与碳水化合物在此难分胜负。
这种烤鱼一直以来都是家狗在日本最爱吃的鱼料理,他没能过来真是可惜了,鱼皮脆香脆香,鱼肉紧实而鲜美,和上面的芝士一起放进嘴巴里,回味无穷。
而橙色碗里的这道料理貌似是用汤叶包裹住肉泥海鲜泥、用高汤调味制成的,吃起来特别特别的嫩,很像扬州狮子头。而酸奶梨子配杏仁片、杏仁豆腐和杏仁茶的餐后甜点也好吃,杏仁的苦味都已去除,入口温润,满是蛋白质独有的安心感。
离开银山温泉这天,预约了10:30出发去大石田站的酒店巴士。起床后我不慌不忙泡了个晨汤才去餐厅吃早餐,新年早餐的菜单中,料理的名字都很有年味。
山药泥、温泉蛋和鱼籽都是我喜欢的。温泉蛋盖在喷香扑鼻的山形つや姬米饭上,再倒上山药泥,就着鱼籽、米糠酱菜和梅子一起吃,すばらしい~
冬季里能品尝到亮晶晶的水玄信饼也很惊喜。
加了山菜、地鸡、魔芋、牛蒡、年糕等食材的锅,暖呼呼的清爽可口。
这盘子里的樱桃小鱼在吃进嘴巴的瞬间简直让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特别特别特别的酥脆,一点腥味都没有,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酸甜口感,太适合我了。
而这个纳豆糍粑堪称本顿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食物了。
知道这玩意的存在是缘于日剧《小森林》:女主将揉捏好的糍粑滚动在一堆纳豆里,让金黄粘稠的纳豆满满包裹住糍粑,在送进嘴巴的瞬间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生きるために食べる~
食べるためにつくる。
我个人非常喜欢吃甜甜的糯米食品但不爱咸味的,且在看过我叔《神探伽利略》里迅速搅动纳豆的场景以及得知纳豆的种种好处之后,对纳豆这种粘稠拔丝有点怪味的食物是既不喜欢也不排斥。而纳豆糍粑中的糍粑却是咸口,纳豆也是一如既往的黏糊糊,两个对我来说都只能给50分的食物在混合一起之后竟然起了奇妙的化学变化,咸咸糯糯有嚼劲,很好吃诶。
吃完团子喝一碗菌菇豆腐味增汤,舒坦。
早餐虽然没有晚餐那么华丽,但搭配得当很温柔的抚慰了晨起的胃,几乎每一道料理都很可口。唯一让我不太待见的就是这个烧肉了,日本人应该称为角煮吧?第一次在长崎街头看到的时候就很不喜欢,虽然长崎还是我男神的故乡。
最后吃完餐后的樱桃羊羹和抹茶,一本满足。
おしょうしな山形郷土料理店
山形站前的居酒屋、料理店很多,但我特别想要推荐的就是这家名为“おしょうしな”的山形郷土料理店,来了几次,每次都惊喜。
大门进入后是个小小的玄关,再推开一道门,便是餐厅。入座之后我才领悟到里面这扇门的妙处:能很好的让坐在外间吧台的食客不受进出门钻进来的寒风的困扰。
不同于秋田郷土料理店的粗犷,这家山形郷土料理店的装修主打一个酒文化和一个炭烧文化,进门正对的那面墙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酒杯,屋顶悬挂着的灯罩下方也是以清酒瓶代替灯泡装饰其中,吧台中间叠放了各种石锅、当地食材和一面大鼓,别有番风味。
最外面那间是适合单人用餐的吧台,穿过收银台和烘烤区,里面则摆放了一张张适合多人用餐的餐桌,再往里面走,便是一间间独立包厢了。
菜单写得随意又可爱,石质的餐具也很有乡土气息。
点了杯本地番茄酿造的酒。当晃荡着冰块的橙红色果酒端上桌时,浓郁的番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端起酒杯喝上一口,番茄的酸甜味与烧酒味一齐萦绕舌尖,入喉温润不刺激,回味时酒味便消散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番茄的香气。
接着端上来一个造型别致的石质器皿,上面的小洞中插了些胡萝卜、芹菜、白萝卜的细长块,蘸上旁边凹槽里的食盐下酒很棒,一份吃完了还可以免费再续。
这个炙烤鱿鱼很好吃。未经任何调料腌制的超大一条鱿鱼在经过炭火慢烤之后被切成了一个个圈,直接夹起一块咬下去都是满嘴Q弹。它的肉质又极其厚实,稍作咀嚼,汁水便恰到好处的四溢开来,再挤上柠檬汁或是蘸上些许沙拉酱,风味便更上了好几层台阶,好棒一份满载渔民风情的乡土料理。
刺身拼盘也很赞,近海直送的海鲜单从颜色上就能看出那藏不住的新鲜。虽然端上来的是单人份,包含的品种却不少,鱼籽、海胆、甜虾、鱼生、赤贝、蟹肉一应俱全。最特别的是这里的芥末是需要自己研磨的,平添了几分用餐的小乐趣。拿起一只山葵在木质器皿上擦出山葵泥,好吃又好玩。
记得《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叔去静冈时吃的山葵盖饭就是自己研磨的,我去静冈好几次也没尝上,便一直认为那种盖饭会很冲鼻。现在看来,现磨的山葵远没有平日里吃到的调味过的芥末那么刺激,入口平和只有微微的辛辣,五郎叔那碗山葵盖饭美味的源头应该就是现磨山葵的清新搭配喷香米饭交织而成的魔力味道吧。
最棒的是炭烤山形牛。点了半份的量,端上来却是实实在在的五大片,胃口不大的女生可能吃上这几片牛肉就撑了。肉烤到五分熟,外面稍稍加的些黑胡椒看似低调不起眼,却很好调出了牛肉的香味,里面未烤熟的肉汁水十足又弹牙,外香里嫩的搭配堪称完美。除了就着微微辛辣的葱花一起吃,也可以选择挤上清新的柠檬汁、加些调配好的辛辣的芥末,或是蘸上酸甜清新的柚子泥。牛肉在和不同配角一起呈现出不同的味道的同时又保留了山形牛原有的香嫩,厨师大叔赛高,山形牛赛高~
这一顿饭吃下来才五千多日元,一个人可以吃得很饱了,性价比可真高。
再入这家店,选了别的食物。因为略早于用餐高峰时间就进店了,进去时吧台内站了三四个服务员迎接,一看到我,其中一个立马绽放出相识过的笑容请我入座,而我便自然而然又坐到了前一天的位置上。
这晚喝的是热梅酒。相比加了冰块的冰凉梅酒,我更喜欢这种温热口感的,青梅的酸甜气息更浓郁,入口更醇,酒精劲头也更足。
山形名物玉こんにゃく也点上了两串。第一次在大崎八幡宫吃到这个的时候还略有不习惯,毕竟在我心里,日本这种穿成串的团子都该是糯糯的口感的,没想到这几天吃下来越吃越爱吃,魔芋的脆弹口感加上煮料的咸香滋味再搭配黄芥辣的辛爽,融合得天衣无缝,好棒的一款地方小吃。
日本人将毛豆称作“枝豆”。作为一枚豆类爱好者,我对毛豆的各种做法都很喜欢,每次去居酒屋时也爱点上些煮毛豆,边吃边大口大口的喝啤酒。烤毛豆还是第一次尝试,炭火的热气穿过毛豆翠绿的外壳进入内部,粗犷的炭火激发出豆壳的焦香,两两一齐渗入壳内,毛豆的清甜香糯一触即发,豆腥味儿经过高温的洗礼变得毫无踪影,直接剥开就吃或是蘸着一旁的食盐一起吃,都别有番滋味。
从柜台后厨师灵活的双手间就能看出烤串必然保留了店里一贯的高水准,没有加孜然辣椒粉的串也一样美味,尤其是鸡脆骨,炭火烤出的香味、恰到好处的盐味,还有鸡肉的外焦里嫩饱满多汁在口中扩散,软骨的脆香又恰到好处的调节其中,鸡脆骨果然是烧烤界的扛把子之一啊。
もつ锅的味道也不错,尽管是单人份,端上来也是满满一大锅。这个锅有四种口味可以选,博多酱油和印度咖喱都不感兴趣,赤からとうがらし不知道是指红辣椒什么什么的,看起来会很辣,我于是便选择了辛味增味道的。
锅里有我非常喜欢的豆腐和蔬菜,本地产的蔬菜特别清甜,豆腐也嫩到轻轻一碰就碎,合着辣椒与蒜一起炖煮在辛味增的汤汁中,越煮越香。唯一的遗憾是里面那大块大块的东西,我以为是魔芋于是咬了一大口,没想到是大肥肉啊,腻死我了,要是换成魔芋肯定会更美妙。不过这个肥肉也许本来就不是给人吃的,只是加进汤中熬煮激发锅物的香气的而已。
柜台的一位厨师大叔在空闲间隙过来和我聊聊天,他问我是不是来出差的,我说不是是来旅游的,他于是感叹一个人过来旅游很罕见啊。然后问我怎么连续两天都来光顾他们店,我自然是夸好吃啦。他大概看我这两天吃的都不算少吧,于是递给我一张宣传单,让我晚上可以再去山形站那边的“串焼き神社”继续吃一轮,说是那里的烤串更便宜更好吃,酒水也可以选择畅饮。我笑着问大叔那家店也是他开的吗,他哈哈大笑着摆手说不是不是,是他休息日会和朋友一起去喝酒的店,所以推荐给我。
山田家ふう き豆本舗
山形市中心有家tablelog上评分超过4分的点心老铺,名为“山田家ふう き豆本舗”。
这是家经营超过了150年的老字号,每天18点停止营业,周二和每月第三个周一定休。
tablelog上评价最高的就是这个“白露ふうき豆”了,有不同尺寸的包装,如果只是简单吃一吃尝个新鲜,还可以买纸袋装的。
也有一些其它样子的糕点,以我历年来吃传统日式点心的经验,这些果子应该都很甜。
于是我便问营业员哪款点心最畅销也最不甜,果不其然,她推荐的还是ふうき豆,就是下面这个模样了,打开给我看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青豆的清香。于是我便买上了一包,付完款我问营业员能否坐在店里的长凳上吃,她对我说这个豆子吃起来比较困难,最好回家后拿着勺子舀食。
回酒店拆开ふうき豆尝了尝,果然还是传统日式甜品的套路,哪怕满是豆子清香、哪怕售货员说是全店最不甜的点心,也还是有点腻呀,一定要就着茶一起吃才行,配上清茶,就会觉得越吃越香了,豆味是非常纯粹的。
原文链接
《来到大東北,遇见生剥鬼 │ 日本也有一个名为東北的雪の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