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危险吗?呛水怎么办?这篇攻略告诉你!

写在前面,潜水危险吗?

潜派旅行

人们常说美丽的东西都是危险的,比如女人,比如海底。很多人会问我:潜水危险吗?!这该让我怎么回答呢。
如果你混迹于各大潜水论坛,你会经常看到这么几句话:潜水是一项高纪律性的运动!潜水是一项高趣味性的运动!潜水是一项高危险性的运动!
如果你受到过真正专业的培训而又遵循基本的潜水纪律那么你在潜水中面临的危险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你不遵守潜水纪律,那么事故的死亡率高的吓人。
这些都是被说烂的一些句子,主要用来说给入门的小白们听的。
我的instructor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no one dives alone(潜水不能独自行动)!潜水有很严格的一套buddy system,就算你拿到潜水证可以不要教练带着下水,但是你必须和你的潜伴一起下水!关于潜水到底多危险,果壳上有一篇帖子,大神的分析很透彻,可以看看。附链接http://www.guokr.com/blog/101360/。

潜派旅行

用一部电影,深度讲解潜水法则

作为一个潜水爱好者外加电影迷,自然免不了手贱去搜索关于潜水事故的电影,看起来简直又残忍又刺激。(女孩子的好奇心作祟)有个很牛逼的导演叫做卡梅隆,没错,就是拍摄《泰坦尼克号》的那位老哥。他不但是个顶级的导演,同时他也是个顶级的潜水员。
他拍摄了三部关于潜水的电影,the Abyss,Ghosts of the Abyss,Sanctum。
第一部《the Abyss》,用电脑特效的方法重现了海底的世界。
第二部《Ghosts of the Abyss》带着原班人马十五年后重回泰坦尼克号,潜入水下让世人一睹这艘传奇的游轮。
第三部《Sanctum》,奉为是潜水员都必须一看并吐槽的电影。Sanctum,中文翻译过来叫《夺命深渊》,基本就用八个主人公来直观的解释几种潜水中可能出现的死法。原谅我这句话说的比较直接,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可能电影的表达加上人为的成分看起来会委婉一些,但是结果还是令人毛骨悚然般冰冷。
潜水主要的死法有:呛水、减压病、气压伤、失温、氮气中毒、鱼类中毒、鱼类攻击、海上事故等等等。

呛水

男主Frank和潜伴Judes在冒险探明一个新的洞穴支路而欣喜若狂准备返回时,Frank发现Judes的气管破裂,这是在穿越狭小洞口时被石壁割破的。
在水底巨大的压强之下Judes的气瓶瞬间漏气,Judes没带后备气瓶处于憋气的状态,也无法直接去减压区获得氧气。
虽然Frank大无畏的第一时间脱下氧气罩给Judes吸氧,但Judes过分紧张,试图抢夺Frank的氧气面罩,最终Judes呛水而亡。
作为最专业的潜水员,Judes犯了几个致命错误。第一:她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仍然坚持下水,她之前可是已经连续潜水17天,连续34天没有见到太阳了。这样高强度的潜水早就将经验丰富、身体素质过硬的Judes拖垮了。

潜派旅行

减压病

George在马来西亚潜水的时候得了减压病,算是老毛病了,按道理来说是不能再潜水。但是为了躲避暴风雨不得不再次下水。
George在汹涌的水流中上浮速度过快,无法正常减压导致减压病。他脱下潜水服时胸前已经一片紫黑,那是减压过快导致的气栓,Frank叫他立即去吸氧,但是他已知道为时过晚,最后更是咳出血来。

潜派旅行

他知道自己已经得了严重的减压病又不想连累大家才会在山洞墙壁上写下那句悲情的“George was here”后躲起来孤独死去。做出这种选择该是多么的绝望。

潜派旅行

到底什么是减压病?说简单点就是减压过快导致含氮的气泡跑到组织及血液中并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然后你的身体就开始受到这类含氮气泡的摧残与损害。
再说气压伤。气压伤就是上升过程中憋气导致肺爆炸。过快上升导致气泡无法排除体外,肺中空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穿肺而过的小气泡把你的肺打成个筛子。
就像Frank大大在电影里说的潜水的第一原则:不能憋气!(never hold you breath)。幸好,电影中还没有人犯如此愚蠢的错误。

潜派旅行

失温

女主victoria之前没有经历过潜水,frank叫她穿上Judes的潜水服时她断然拒绝了,以为凭着自己贴身的登山服就可以抵御冰冷的海水。在经历过海底深潜后虽然victoria没有死于失温,但由于失温导致手脚痉挛,攀爬岩壁时动作坚硬头发被卡在绳索里,一刀下去,跟着割断的绳索掉入水中溺亡。

潜派旅行

潜派旅行

尽管Frank一再警告她不要用刀割头发,会割断绳索,但极度的疼痛让她失去了判断力。

潜派旅行

潜派旅行

潜派旅行

氮气中毒

氮气中毒也俗称醉氮,这我有亲身的体会。我在考完A后和教练一起去fun dive,之前我已经连续潜水五天了,基本每天3潜,甚至还夜潜。
下水的时候我很兴奋追着一只角鲀游,那小家伙个头不大但速度却很快。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潜水表显示我已经到达32米,而教练在我头顶后方。
我觉得有点轻飘飘的,也很兴奋,类似醉酒的感觉。我们在的潜点又有轻微的下降流,要是我在平时正常的情况下蹬几下脚蹼就可以上去了,但是这时我蹬了几下还是在原地不动,慢慢的我的潜水表显示已经34米,我赶紧拿出叮叮棒快速敲击气瓶呼叫教练,教练看到我在下面赶紧下来拉了我一把,我两重新回到25米的地方。
这时候教练拿出记事板,列了2道简单的计算题给我,测试下我是否醉氮了,结果证明我真的醉氮了。。。。我至今也忘不了那两道计算题:18+27=?;36+15=?。我给的答案是:18+27=35,36+15=53.。。。
确定我醉氮后教练慢慢引导我们到20米,再回到10几米,最后在5米处停留5分钟后出水上岸。

鱼类攻击

人们常说美丽的东西都是危险的,比如女人,比如海底,还比如海底那些长得美丽的生物。在大海里往往越是美丽的生物它越有毒。所以,在海底见到色彩斑斓的鱼类或珊瑚,stay away,远远的观望就好了,千万别手贱。

海上事故

记得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叫做《open water》电影,这部电影成了我整个童年的阴影。
男主和女主去巴拿马度假潜水,当他们结束了半个小时的潜水浮上水面之后,接载他们的快艇已经开走了。男主女主在鲨鱼出没的海面上漂浮了十几个小时后,男主被鲨鱼吃了。
女主即恐惧又绝望,面对虎视眈眈的大白鲨,毅然沉入海底。
整部电影没有任何血腥恐怖的画面,但是波澜的海面和男女主的表演让人看完之后会后背一凉。

潜派旅行

不要以为这类低级的错误只会出现在电影当中。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4日报道,英国一对52岁的夫妇在毛里求斯潜水时,由于潜水教练及旅游公司的过失,被迫在有鲨鱼出没的海域漂浮7小时后,最终获救。

以上片段来自

节选自游记《菲律宾,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