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 3 天能玩遍的地方,认真玩要花 3 个 3 天

新加坡这座常年登上「全球最宜居」榜单的东南亚城市,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中转城市,很少作为首选的旅行目的地。
虽然检索新加坡时总会关联出“三天就能玩儿完”这样的关键词,但其实这里一点也不无聊,假期没有那么长的时候,未尝不可作为首选目的地。
mars 潮流之旅
是 mars 最新推出的城市探索计划,我们将带领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与职业的年轻人们去重新走过全球不同城市,体验和发掘城中最 in 地点、解锁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这次随我们一同去往新加坡的是@轻食堂猪侨、@杨康、@赵依侬、和@寒静酱,我们一起用了 3 天时间,去打卡了时下最时髦的新加坡樟宜机场、探寻小众却热闹的观光地,
收获了更多生活场景之中的惊喜感。

潜派旅行

作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新加坡的空气质量和公共设施都代表着发达国家的较高水准。城市面积虽小,却完全配得上「花园城市」这个名号,整体绿化覆盖率达到 50% 左右,单是景观面积就占据了近八分之一的国土。
繁盛茂密的植被造就了干净、清新的城市环境,号称小白鞋随便穿,不淋雨就不会脏。

潜派旅行

这座看起来不大的城市,容纳了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 4 种宗教文化,包容度极高,街道上随处走走,就能从一座关帝庙走到印度庙,文化相处十分和谐。
完善的福利制度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即使独自一人也可以在晚上出来逛逛,很少担心安全问题。由于近年来的移民率一直不断提高,新加坡城市内可以见到各种肤色的居民,几乎所有居民都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潜派旅行

相比其他充满未知元素,与不太了解的异国文明的旅行地,新加坡更像是我们平日里生活、工作的城市。

潜派旅行

除了象征着国家起源的鱼尾狮雕像、拥有亚洲最大糖果屋的环球影城、在游客心里人气超高的克拉码头,以及金沙湾 57 层的世界最大无边泳池,新加坡还有很多地方,或许为游客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仍保留着一些这座城市的原始气息。

潜派旅行

MICA Building

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大厦
彩虹蛋糕版的历史古迹
新闻大厦临近克拉码头,即便不是特意前往,也会到达这座色彩缤纷的建筑。

潜派旅行

拥有 911 扇五颜六色百叶窗的老建筑不仅吸足了眼球,也足够出片。
前面 4 层百叶窗的色彩明度几乎相同,到 5 层与 6 层开始渐变增强,现在几乎成为了新加坡旅行新地标之一。

潜派旅行

这里 1934 年时才初建成,当时是作为旧禧街警察局使用,地处殖民区,与新加坡国立美术馆等景点距离不远,每天上午 10:00 起对外免费开放,到 17:00 才闭馆。

保留古老的建筑风格的同时,新闻大厦的中央庭院和拱庭都进行了翻新设计,成为了一栋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的创意空间,和现代城市的活力感相得益彰。

Red Dot Design Museum

红点设计博物馆
全球第二间红点设计博物馆
新加坡这间红点设计博物馆是除德国之外,世界上第二间红点设计博物馆,2005 年在麦士威路作为亚洲第一座当代设计博物馆正式开幕,2017 年才刚刚移至滨海湾。

潜派旅行

博物馆沿用了新加坡滨海湾城市规划展览馆旧址,建筑整体为全玻璃幕墙,充满几何元素,已经成为了新加坡南部海湾的人气旅行地,也是目前新加坡境内唯一一家营业至凌晨 2 点的博物馆。
且新加坡数个地标性建筑,如鱼尾狮雕像、滨海湾公园、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以及金沙湾酒店都在红点设计博物馆周边,位置十分优越。

潜派旅行

红点设计博物馆内陈列着多个不同主题的展区,专门用来展示每年红点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并且收藏了超过 300 件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的设计概念、原型和影音作品。

目前正在进行展出的主题是《人 – 性》,将持续到今年 9 月 20 日,以生活和科技性为主,通过跨学科的设计与概念作品,传达出当代生活的艺术。

Haji Lane 哈芝巷

文化大融合,最「新加坡」的窄巷
哈芝巷乍看似乎很不起眼,10 分钟就能逛完,实则不然。

潜派旅行

走进就会发现,哈芝巷看起来就“很有故事”的样子,这里更像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艺术区,有着整面整面视觉冲击感极强的涂鸦墙,也有旧时苏丹宫殿改建成的马来传统文化馆,许多当地和海外设计师选择在这里经营各类店铺。

潜派旅行

由于临近阿拉伯街和“小印度”,这边除了一些复古物件、潮流玩具,还可以淘到波斯地毯、传统娘惹服饰等,真的用心逛起来,大概要花上很多个 10 分钟才能走完。

Orchard Road 乌节路

打败了巴黎香榭丽舍和伦敦邦德街的购物名所
乌节路这条三英里长的购物街囊括了超过 20 间购物中心、6 个百货商店,曾被一位法国营销顾问列为是全球顶尖购物名所之一,从 ION Orchard 购物中心到百丽宫,都是来新加坡一次性满足购物欲的好地方。

潜派旅行

但这里并不仅是高级酒店和购物中心林立,
乌节路商圈其实还汇聚了新加坡和全球各地艺术家所创作的户外艺术装置作品,这些雕塑和装置大多设于购物商场和酒店门外,路过就能欣赏到。

潜派旅行

此外,全新加坡最美的一间图书馆 Library at Orchard 也坐落在乌节路的商场中,这里也是新加坡拥有最多设计类杂志书籍馆藏的公共图书馆。

潜派旅行

逛街后不妨来这里歇歇脚,在静谧的书本气中恢复元气。

潜派旅行

Hotel Mono

 黑白主题的清真寺街的保护建筑
和活泼、热情的城市风格不同,2016 年新开业的 Hotel Mono 是由其非黑即白的配色迅速火起来,且位于唐人街中心,周边吃喝玩乐的可选性都很丰富。

潜派旅行

虽然房间面积不大,但胜在风格简约位置优越,整间酒店由 Spacedge 工作室设计,包括 46 间客房在内,大面积采用黑白色调的同时,对比如 20 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裸木窗子等原有店屋的建筑细节也进行了保留。

潜派旅行

Hotel Mono 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店内没有任何一间客房是相同的,但都加入了一跟黑色的金属杆作为主元素,将每个房间统一起来,即使用到其他颜色的家居装置,也会用黑白色的织物覆盖,在寸土寸金的中心位置,尽量在视觉上扩大空间感。

Raffles Singapore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营业至今的 19 世纪酒店,极富传奇色彩
除了因无边泳池人气居高不下的金沙湾酒店,莱福士酒店也是新加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并且还是全球仅存的最大的 19 世纪的酒店之一。

潜派旅行

这间 1887 年即开始营业的酒店,最初共设有 10 间客房,在别墅式建筑群中可以俯瞰到海滩景色,当时是远东地区最具传奇色彩的酒店之一,据说入住的客人名单可媲美一部“名人录”。

潜派旅行

著名鸡尾酒新加坡司令就是发源于莱佛士酒店的 Long Bar,由莱佛士调酒师严崇文于 1915 年在 Long Bar 创制。

潜派旅行

新加坡樟宜机场在 盘点全球转机机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cwNzI0Mg==&mid=2653003314&idx=1&sn=ee837ce261dba14f2a7b66d325f35fa0&scene=21#wechat_redirect)时曾经有提到,不过最近樟宜机场又玩出了新花样 —— 在 T3 航站楼搭建了一座全程最高的滑梯,每在机场消费 10 新币就可以兑换一次滑滑梯的机会。

潜派旅行

上周六,Apple Store 新加坡樟宜机场店正式开幕,成为了亚洲唯一的机场苹果店。

潜派旅行

商店位于樟宜机场的「星耀樟宜」区域,旁边就是著名的「星空花园(Canopy Park)」,借助位置优势,之后还将开启「The Great of Jewel Changi Airport」光影漫步活动。

潜派旅行

上个月苹果公司发布了 iOS 13 新系统,在视频处理、Apple Maps 等方面都做了升级,旅行时常用到的 Siri、Apple Music、AirPods 也增强了功能与使用感。
更新的 iOS 13 系统可以在 iPhone 直接完成更专业的影像编辑,为 vlogger 们提供了更多创意与创作的可能。

潜派旅行

在 iOS 13 下,现在能在照片进行的所有操作,几乎都能用于视频,比如直接旋转和裁剪视频,增加更多应用滤镜;人像模式增加了光效调节功能,并推出全新 High-Key Mono 特效为人像模式的照片营造独特的单色效果。

潜派旅行

此外,iPhone 的学习功能也让浏览照片变得更方便,照片 app 会从图库中精选并突出显示最佳照片,以智能方式精选相簿。

潜派旅行

在外旅行时不可或缺的地区 app 也进行了优化,海外地图信息更丰富详尽,收录了 200 多个国家和 80 多个城市、国家的公交系统,还可以通过室内地图功能迅速了解建筑内部结构,玩转商场。
旅行途中,Siri 就是智能在线向导,充当搜索引擎、翻译等行程助手角色,让旅途更轻松。

潜派旅行

之前经常困扰的出境后国内常用音乐 app 无法使用的问题,现在 Apple Music 也一并解决了,身处海外音乐也不会断线。

潜派旅行

此次新加坡潮流之旅,与 mars 同行的 4 位 vlogger 就全程使用了 iOS 13 系统进行了 vlog 的拍摄与剪辑,记录下了新加坡的 3 日行程。
旅程结束后,就旅行习惯、城市生活、和时下最流行的 vlog 拍摄,mars 与他们聊了一聊:

潜派旅行

🔍 
 喜欢
结伴旅行还是单独出行?分别是怎样不同的体验?
@轻食堂猪侨
与朋友一起出行,会有更多的陪伴,不会觉得孤单。
但我更喜欢一个人出行,说走就走,不受约束,更随性,更自由。

喜欢在旅途中邂逅陌生
人,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世界。
@杨康
结伴同行可以相互倾诉倾听,说不定还能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享受过程还能促进情感交流。
我偶尔也会独自出行,带上简单的行李,没有催促,没有打扰,一个人跟随心情决定停留的时间,更自在。
@赵依侬
和朋友一起像是一个移动的 Party 大篷车,走哪儿 high 哪儿,是一种放松。
单独出行,更像是一个人走进一个情景游戏,可以猫在一个角落观察各种你没有过过的人生,更像是充电。
@寒静酱
旅行的话更喜欢跟朋友一起,还
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制定旅行计划,一个找餐厅什么的,包括互相拍照。
主要是有人能陪你说话,分担旅途上的开心与不开心。
🔍  
@轻食堂猪侨
不会做太缜密的规划,提前会查一些著名景点,但不一定去。
旅行对于我来说,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做一个陌生人,然后慢慢融入这里。
我会去和当地人打听什么地方好吃,什么地方好玩,也喜欢自己慢慢去熟悉这个城市。哪怕坐在咖啡店里观察当地的路人,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杨康
行程规划一定会做,只是做的是否详细与简单。
例如结伴同行一般都会定制详细的计划,可以各自提出各自想去的地方,然后根据时间和路程来进行安排。
如果是独自出行,最多就是定个目的地吧,走多久待多久,随心情。
@赵依侬
学生时代非常喜欢做计划,是标准的打卡党。
最近这几年更加 Freestyle 起来,不做规划,只买来回机票,中间住在哪里都看缘分。
更喜欢现在这种旅行模式,因为越来越发现,美好的旅行经历都是计划之外的偶遇,目的地美不过在路上。

潜派旅行

@寒静酱
不会做具体的规划,但会提前找好一些特别想去的地方。
不一定是景点,但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和一些有特点的建筑,也可能是一家很想去打卡的餐厅。
🔍   
@轻食堂猪侨
超市。
超市是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地方,我喜欢看当地的食材、调味料,看当地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什么东西。
@杨康
到了一座新城市,我会先了解当地的饮食,例如有没有什么特色的美食等,如果可以会约上当地的朋友。
通过饮食文化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快地了解到,一座城市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赵依侬
现在每到一个城市都一定会去的是博物馆和健身房。
逛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快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的方式,就像看了一本书的目录,之后的旅行中就可以有目的性的翻开感兴趣的篇章详细了解。
一定会去健身房是因为现在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所以会很希望了解更多文化背景下不一样的运动生活。
@寒静酱
我觉得排第一的应该是当地的美食吧,民以食为天,当地的食物,饮食习惯可以反映出很多当地的很多文化,去找美食的路上也可以遇见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
🔍   
@轻食堂猪侨
这次是第一次去樟宜机场。
一进门的瀑布就已经足以让人驻足了,还有高空的各种悬空架桥也很有意思。
机场苹果店里摆着很多在国内很少见的关联产品,比如保温杯、机器人,二楼还有很多玩具。绝对是果粉们回国前 Shopping 的好去处。
@杨康
首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是那个室内瀑布,随着短视频的风靡,即使很多没有出过国的人,也都知道新加坡机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室内瀑布,到了现场观看更是震撼,比想象中的要大,要壮阔。
我记得当天下午到了机场,出来后就直接到了这里。同时,这一次也很荣幸参加了 Apple 开设在樟宜机场的零售店的开幕活动,感受到一个机场独具的旅游景点加购物广场的魅力,有事没事去机场逛个街也成了当地的一种生活方式,很新鲜,也很有趣。
@赵依侬
这是我见过最不像机场的机场,这根本就是个超好逛的 mall !除了转机这是我第一次去樟宜机场,无比荣幸跟随 Apple 一起去体验了开在樟宜机场的苹果全球首家机场旗舰店,实在是人生中很高光的时刻~
另外那个 40 米高的室内瀑布实在是非常惊人,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看到室内彩虹。

潜派旅行

@寒静酱
很早就在网上看见了樟宜机场的网红瀑布,终于有机会去看了,网红瀑布不仅正面很好看,建议多去几个楼层看,都有不同的体验,而且那种震撼真的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到。
苹果店里的楼梯也超好拍,特别是从二楼的俯拍,机位超赞。
🔍  
@轻食堂猪侨
第一次来新加坡,比较喜欢克拉码头。但时间有限,没能在晚上逛克拉码头。
那边有很多美食和美酒的店铺、大排档。夜晚,新加坡的海风轻拂面庞,吃着海鲜喝着美酒,岂不乐乎。
@杨康
我这是第一次去新加坡,一直是觉得面积不会太大的一个国家,但干净的街道、便利的交通,以及极具设计感的高楼大厦等等,让我瞬间喜欢上了这里,我觉得我一定会再去。

潜派旅行

@赵依侬
这次是第一次来新加坡。我觉得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很适合一个人逛逛的旅行目的地。
最吸引我的就是这里多元文化的交融,我很推荐牛车水和老巴刹,通过各种各样的美食来感受当地文化。
@寒静酱
这是我第一次到新加坡,
最喜欢滨海湾花园,也是新加坡的地标,2012 年还获得了世界最佳建筑大奖,由滨海南花园 (Bay South) ,滨海东花园 (Bay East) 和滨海中花园 (Bay Central) 三个花园组成。

潜派旅行

仔细逛的话真的需要花费一天,不仅有许多值得看的建筑,室内的花园还是一间植物博物馆,去的时候看见很多老师带着小朋友一个一个在学习。
新加坡白天室外真的很热,一定要注意防晒。
🔍  
@轻食堂猪侨
酒店预订常用 Booking、Agoda 和 Airbnb,选择餐厅时会打开 Y
elp、TripAdvisor 和马蜂窝,马蜂窝查看景点信息也比较全面。
翻译和打车都是用的 Google, 如果去当地的展览类活动,会在 mars 补充查找,利用 mars 排查小众景点也不错。
@杨康
Google 的地图和翻译是我之前会常备的,但这次和 Apple 一起的新加坡之行,让我感受到了 iOS 13 地图的强大。定制行程,添加地点,以及查看景点、餐厅、交通工具等运营时间也非常轻松,对于海外出行我觉得是必不可少,当然,通过 mars 看看一些精心推荐也是必不可少,然后通过地图 app 收藏起来也是很不错的。
@赵依侬
mars 是我打开频率最高的一个非典型性旅行 app,因为 mars 里面不是给你所谓攻略,而是通过非常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内容推荐,引你以当地人的方式过几天。
另外就是 Apple Maps 也是我离不开的 app,我是一个方向感很好的人,所以很喜欢看地图,会通过标注去过的地点、想去的目的地的方式更立体的了解所在城市。
@寒静酱
订酒店通常用 Booking,在境外打车还是比较习惯用 Uber。除了会在 
TripAdvisor 和 mars 上参考餐厅信息之外,小红书也可以同步看一看,
可以发现一些当地人才知道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小众餐厅和景点。

潜派旅行

Google 的实时翻译功能在海外用起来还蛮方便,地图的话 iPhone 自带就完全够用了。
🔍   
@轻食堂猪侨
出行会带足全套的 Apple 产品,Airpods、A
pple Watch 是随身必不可少的,
 iPad Pro 会带上绘图用,电脑习惯用 MacBook Pro,因为需要边旅行边剪辑。
另外就是无线充电设备,一定要可以同时满足 2 个手机和 1 只手表的充电需求。
@杨康
之前有试过 GoPro,Insta 360 等设备,最终因为自己创作风格和方式的考量,对我来说这些并不是必备产品,iPhone & AirPods 在我的行程中利用率更高。
此外还有一个三脚架自拍杆,对于视频的拍摄,和一些固定镜头等还是用处挺大的,回到酒店我会用根据我拍摄的内容,选择用 Mac 或者 iPad 对照片进行调色对视频进行剪辑,这很有必要。
@赵依侬
Vlog 相机和 iPhone 一定会随身带着,
记录分享是人类的本能;Kindle 是我人在旅途随时充电的宝贝;Airpods,是我隔绝外部世界,边旅行边思考给每一步都加入 BGM 的宝贝。
@寒静酱
Apple Watch、Airpods 和佳能 G7x,是我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   
@轻食堂猪侨
旅行中我永远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所以需要设备满足这些条件:随时在手边;从掏出来到开始拍摄的时间越短越好;内容至上,所以对光圈没什么要求,但是画质必须要好;电池耐久,充电不麻烦。
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的,基本上就是手机了。因为手机永远是不离身的,不管再带什么拍摄设备,都相当于是再多加一个设备,多一个设备就是多一个负担。
这次体验了还未正式发布的 iOS 13 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旋转视频、添加滤镜,
即便在相册里剪辑,被剪掉的部分也依旧保留在相册里,操作方便了不少,一部手机能完成的内容越来越多。
@杨康
对我来说,可能一部 iPhone 就够,当然,设备重不重要还是取决于要创作什么样的内容,更好的设备一定是可以有更好的细节和效果。
对于 iOS 13 我最喜欢的一定是对照片和视频对编辑,帮我省去了太多 app 来回切换的痛苦,直接在相册就可以对照片进行更高阶级的调色,基本可以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iOS 的图像的算法非常智能,自动校正图像和视频的裁剪及调色等,是我觉得 iOS 13 正式版出来了之后大家一定要试试的功能。
@赵依侬
我其实日常 vlog 用相机多一些,但是旅行会更喜欢用 iPhone,可以随时拿起,不错过偶遇到的风景和当地人有意思的瞬间。
很喜欢 iOS 13 系统的图片编辑功能,比如倾斜度自动校准,可以说把之前我们修一张图需要用到 3-4 个 app 的功能都在一个系统里面解决了。
@寒静酱
旅行当然希望拍摄设备越轻便,续航能力越强越好,
这次体验了 iOS 13 的新系统,最实用的就是在相册里面就可以编辑视频,对于不会用其他专业专业软件的人来说真的超简单、超方便。
🔍   
@轻食堂猪侨
拍摄:iPhone XS
剪辑:FCPX
所有的镜头都很满意哈哈哈哈哈,但最稳的镜头是「八爪鱼+ iPhone 延时摄影」拍到的日出。
 @杨康
这次的出行我主要用的是 iPhone 进行拍摄,简单的会直接用手机剪辑,要求高一点的会用 Mac 的 FCPX。拍摄中最满意的还是一段水滴的慢动作视频,iPhone 的慢动可以达到 1080P 60 fps,可以非常细腻地捕捉动态的画面,然后通过放慢速度展示,慢动作很容易带动观众在观看时的情绪,这个可以让视频增加不少亮点。
拍摄上其实就是多观察,然后抓住快速运动的物体,再多试几次。
@赵依侬
iPhone + Canon G7 x mark2,
后期 iMovie 已经非常够用了。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就是在新加坡迎来的第一个清晨,在被窝里拍面前绝美的新加坡湾景,日出时分,外面银色的建筑物上被蒙上了金色。这个镜头就是睡眼惺忪抓起手机就捉到了。
@寒静酱
全程都只用到了 iPhone,延时拍摄的效果很喜欢。
🔍   
@轻食堂猪侨
两种剪辑方式可以尝试,一种是有故事情节,按照时间方式来叙事;另一只就是不设计情节,
美景配 BGM ,所有的镜头转换都踩在节奏点上就行。
唯一的一个小建议是,素材一定要多拍,多拍,多拍。
就像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一样,你的素材库里永远都少镜头。所以不怕废片,就怕少片。
@杨康
对于内容创作,提前有一个初稿和设定的脚本这非常的重要,根据既定的构思,然后去拍摄找素材,要比拍好了再回来编故事来的简单流畅。
拍摄时的镜头运作和镜头逻辑也是必不可少,镜头一定要稳是关键,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之间的关系够连贯,才能够提高观众的愉悦感。
所以,素材一定要多拍,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剪辑时也要适当地做取舍,调整镜头逻辑的安排等,这直接决定了成片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观众的观看耐心。
对于新手来讲,一定还是要多拍、多剪辑,然后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让观众更能记住你也是关键。
@赵依侬
多拍素材,延时效果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感镜头。
另外拍摄时也尽量避免全部都是主观视角的平铺直叙,可以把镜头当成第三只偷窥自己生活的眼睛,放在地上、柜子顶上、箱子里、后备箱里等等,获得更多趣味性强的视角。
剪辑我也还在摸索学习,目前看来很喜欢旅行后整理素材时产生的感悟和灵感,以后期配 VO 的形式来把故事进行二次创作。
@寒静酱
最重要的就是,拿起手机开始拍,我最开始想拍 Vlog 是在 5 年前,可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设备,不会剪辑,一直拖拖拉拉到今年才开始拍视频剪辑,但当你开始了,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然后一定要多看一些 vlog 大神的视频来学习,看电影也可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再慢慢养成自己的风格。
现在手机剪视频的 app  都超级方便的,像VUE、一闪、InShot,都简单好上手。

潜派旅行

关注 mars 潮流之旅,
跟我们一起重走全球城市,
解锁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监制/ Liu Yang
编辑、撰文/ Sherry
部分图片提供 / Apple(中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